【摘要】為充分發揮現場檢查作為海事主管機關監管手段的作用,推動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總結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有效性檢查中的常見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管理建議:拓展監管手段,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全員培訓,全面提高現場執法人員體系審核和現場檢查的技能;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實現資源共享。
【關鍵詞】海事;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現場檢查;船舶管理
為提升我國航運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改善海上交在船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安全和防污染管理通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環境,原交通部于2001年7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營運和防止污染管理規則(試行)》(簡稱《NSM規則》),并于2003年1 月起對對不同種類的船舶分時段、分批次實施。至2007 年7月1日,我國沿海所有500總噸以上跨省航行的船舶均按照《NSM規則》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體系?!禢SM規則》的全面實施,改變航運公司傳統的管理模式,提高航運公司安全管理和環境保護水平,在促進船舶安全和防污染,減少事故發生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從近幾年體系審核和現場檢查的情況來看,部分航運公司在規則實施中流于形式,安全管理體系未得到有效落實,“兩張皮”(即將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文件和記錄用于應付檢查,實際操作并不參照文件執行)現象日益突出。船舶在船舶安全檢查中被滯留或發生水上交通事故甚至是重大事故的現象時有發生。
現場檢查作為海事主管機關的一種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其目的是促進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海事主管機關應通過對航運公司體系運行情況的現場檢查,督促公司和船舶發現并解決安全管理體系在船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安全和防污染管理能力的持續提高,更好地執行安全和環境保護任務。
1 安全管理體系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重定期審核,輕現場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明確海事主管機關對航運公司的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動實施監督檢查的職責,但目前海事主管機關對于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監管主要是通過對公司和代表船的審核來實現的,具體而言是通過對被審核船舶的體系文件和安全管理活動進行審核,來判斷體系文件的覆蓋性、對強制性規定的符合性,評價船舶的安全管理活動與體系文件的符合性、實現規定目標的有效性。體系審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體系審核只是對公司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的覆蓋性、對強制規定的符合性以及實現方針目標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對于船舶安全管理活動與體系文件的符合性的審查以代表船為主,無法覆蓋全部船舶。其次,體系審核的時間相對固定且間隔較長,而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是連續的動態過程,單一的審核無法保證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持續處于有效狀態?,F場監管的缺失使部分航運公司船舶管理與體系運行嚴重脫節,甚至出現審核前臨時聘用岸基管理人員,突擊補充體系運行記錄 等情況。公司體系運行的“兩張皮”現象十分嚴重。
?。?)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檢查以文件和記錄為主,較少涉及安全管理體系方面的原因挖掘。近幾年海事主管機關不斷強化對安全管理體系在船運行情況的檢查力度。新修訂的《船舶安全檢查規則》也將船舶安全和防污染管理體系的運行有效性作為船舶安全檢查的重要內容之一,但目前對于船舶安全和防污染體系運行有效性的檢查仍以體系文件和運行記錄檢查為主,較少從體系管理的角度,挖掘船舶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對于安檢過程中發現的缺陷,一般要求船舶就事論事地對缺陷進行糾正。對船舶存在的事故險情或違法行為,海事執法人員側重于調查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違法事實的客觀證據,對于船舶管理中存 在的問題卻很少要求船舶從體系管理的角度挖掘深層次原因,并全面系統地予以糾正。
?。?)安全管理體系培訓不夠系統,現場執法人員體系檢查水平有待提高。長期以來,海事主管機關大多從具有豐富船舶安檢經驗的港口國監督檢查官和具有航海經驗的船長、輪機長中抽調人員,經系統培訓后擔任體系審核員,而一線海事執法人員很少經過安全管理體系知識培訓,對規則和體系了解不深。體系檢查知識的缺失使一些現場檢查人員在實施現場監管時無從下手甚至不敢檢查,對于體系的檢查也僅限于對相關證書的檢查,很少對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在船運行的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檢查的不到位客觀上助長“兩張皮”現象的蔓延。
?。?)監管理念存在誤區,審核與檢查缺少聯動。目前,在部分檢查人員中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認為既然船舶安全管理證書和符合證明是海事主管機關(或授權中國船級社)對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系統審核后頒發的,那么在現場檢查中發現體系缺陷就成為對發證機關審核行為的“否定”。這種錯誤的認識制約現場執法人員監督檢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妨礙現場檢查人員與體系審核人員之間的信息溝通。事實上,現場檢查應通過抽查船舶設備及船員操作來了解公司的管理體系是否在船上得到有效運行,為被檢查船舶提供改善體系運行情況的機會,可以有效彌補體系存在的局限性,是對審核行為的有效補充。此外,在體系審核時,現場檢查信息還可以作為公司安全管理體系是否在船得到有效運行的直接證據,為體系審核提供材料支持。
2 安全管理體系現場監管改進建議
安全管理體系是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的重要抓手,如何督促航運公司有效運行安全管理體系,將《NSM規則》落實到實處,是海事主管機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在詳細規定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責任的同時,也明確海事主管機關對航運公司安全和防污染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職責。海事主管機關應以此為契機,在加強航運公司安全體系審核、發證工作的同時,從以下幾個方面人于加強對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1)打破思維定勢,拓展監管手段,提高體系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針對目前對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監督以審核為主,現場監督檢查局限于船舶安檢以及對發生重大事故的船舶、被滯留船舶、黑名單船舶和發生重大違章行為船舶的跟蹤管理的局面,海事主管機關應改變審核發證與現場監督相獨立的局面,建立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長效監管機制,加強對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的日常監管,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在船運行情況實施現場檢查,并將對公司的監督與對船舶的檢查結合起來,使公司和船舶無法為應付檢查突擊檢查 ,有效杜絕“兩張皮”現象,切實促進安全管理體系的持續有效運行。
?。?)加強全員培訓,全面提高現場執法人員體系審核和現場檢查技能。目前,現場海事執法人員中持有審核員證書或接受過系統的體系知識培訓的比例不高。一線執法人員體系審核知識和應用技能的缺失是造成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監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海事主管機關應加強一線執法人員的體系審核知識和應用技能的培訓力度,至少應在持有A類安檢員證書的現場海事執法人員中普及體系審核員培訓,全面提升一線執法人員的體系檢查技能和水平,為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監管提供充足的人力基礎。
(3)建立信息溝通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對安全管理體系實施全方位監管。安全管理體系在船運行情況的現場監管是對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的有效補充。通過建立現場監管與審核發證信息的共享機制,可以使審核員在對公司安全管理體系進行審核時,更全面地了解公司岸基和船舶管理的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審核工作。此外,在事故和違法行為調查處理中,一線海事執法人員也可以通過共享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審核的相關材料,從船舶運行航運公司安全管理體系的角度進行調查和分析,從而找出導致事故險'情、違法行為發生的深層次原因,促使公司采取措施糾正缺陷,提高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效率。
3結語
安全管理體系是海事主管機關服務航運企業的最佳載體,是打造水上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綱領性系統。海事主管機關實施體系運行現場監管的目的不僅是簡單地查找體系在船運行中出現的具體缺陷,而是通過對體系的監督檢查,發現航運公司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方面存在的系統性、機制性問題。對于現場檢查中發現的缺陷,海事主管機關除實施跟蹤管理、督促船方進行改進外,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運公司安全與防污染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通過簽發安全管理建議書、實施安全約談等有效途徑,將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航運公司和船籍港海事主管機關,充分發揮船籍港海事主管機關在安全監管中的職能,將審核發證與現場 監管結合起來,建立和鞏固安全管理體系監管的立體網絡,推動航運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尹如奇,潘遵建 來源:水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