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錨機;自由拋錨速度與控制;軟特性限速制動
[摘要]通過對錨機功能、拋錨狀態、拋錨速度及控制的分析,得出結論:合理適用的自由拋錨控制技術具有軟特性限速的制動功能。
0引言
錨泊系統設備是船舶起、拋錨的重要機電設備。作為主要設備的錨機,其自由拋錨的狀態對船體結構和錨泊系統各設備有非常大的影響。為了合理選擇錨機的自由拋錨控制技術和技術參數,有必要對錨機的自由拋錨有關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
1組成與功能
錨泊系統設備主要由錨、錨鏈(索) 、錨鏈筒、機架、摯錨器、摯鏈器、導向滾輪、導索器、錨機、錨鏈管、錨鏈艙、棄錨器等組成,其核心設備是錨機,一般由電動機、液壓馬達等作為原動機,包括傳動裝置、錨鏈輪及傳動軸、墻(支)架、軸承、可手動或液動的牙嵌式離合器、帶式制動器等組成。
·起錨功能
額定速度下錨機的起錨能力;較大的速度調節范圍,較大的負荷變化;適宜的進錨鏈孔速度,以滿足進錨鏈孔低速指標的要求;起動負荷盡可能低,減少對電源的沖擊。
·拋錨功能
制動限速或大型錨機自動控制限速功能,適應規定的、合理的拋錨速度范圍。
·操控功能
正反轉機構靈活可靠,操縱、控制方便靈活,滿足起拋錨需要。
·支持和制動功能
安全可靠的制動裝置,起、拋錨時能隨時實現剎車;按規定要求的支持負荷功能,以適應船舶較大外力時對錨機的要求。
2拋錨及錨鏈狀態分析
船舶在拋錨系留時,錨鏈呈懸鏈狀態。無論是錨鏈還是鋼絲繩都有良好的柔性和均勻的質量,因此錨鏈或鋼絲繩可視作簡單懸鏈線。作用于船舶的環境力的合力為水平方向,通過錨鏈作用于錨,在不發生走錨時,錨的水平抓力與環境力是平衡的。一般情況下,錨鏈應有足夠的長度。錨爪抓入海底、錨鏈平鋪于海底,并與錨柄長度方向相一致,使得錨鏈懸鏈線在整個錨鏈中間的某一點與海底相切,錨和平鋪于海底的錨鏈提供的是與海底平行的、水平的拉力,并通過懸鏈段的錨鏈向船舶提供錨泊拉力。受力關系式可參考相關船舶舾裝設計手冊。
錨的功能就是使船通過柔性的錨鏈與海底的泥土相聯系,與錨鏈一起產生足以使船錨泊在預定海域的固定拉力。錨墜落至海底泥土后,由于錨鏈拉力和泥土對錨冠的承拖作用,隨著錨鏈的不斷下放,使錨柄及錨爪平躺于海底,錨爪的重量使錨爪沿著錨冠處的轉軸向海底(或泥土)的方向繼續翻轉,此時隨著船的移動,逐漸使錨鏈在海底平鋪、展開。由于錨鏈對錨柄的水平拖帶使錨被拖動,就像犁地一樣使錨爪逐漸插入到海底(或泥土)中,實現船的錨泊成功,轉爪錨尤其如此。
實際上,船舶錨泊力是由錨及錨爪插入海底的錨固力和平鋪于海底的錨鏈與海底的摩擦力共同產生的;不能理解成:錨拋出的速度越快、深入海底越深、錨泊力就越大。如船舶的環境力小于錨及錨鏈所產生的錨泊力,即為船舶錨泊系留,成功實現拋錨。
3自由拋錨速度的分析
傳統拋錨方式有許多缺點。筆者經過調查了解的拋錨情況大致如下:錨機制動器松閘后,錨及錨鏈開始由緩慢逐漸加速,當錨鏈拋出大約20m左右至一節錨鏈的長度或感覺下拋速度過快時開始剎車,控制或限制錨鏈拋出的速度,采取由人工控制剎車力的大小來控制自由拋錨的速度。表象是放一段錨鏈、緊一下剎車的方法,錨鏈拋出時快時慢,平穩性較差,產生動負荷較大。
整個拋錨過程中,錨裝置系統產生較大噪聲和振動,對錨裝置系統和船體結構產生比較大的沖擊,特別是錨機制動器剎車限速是靠人的手感和觀察來實現的。操作動作雖然簡單,但對人準確控制的能力要求高,某種程度來講是加大了操控難度。一旦操作失誤或剎車不及時,會產生飛車、損壞船體和設備及人員傷亡等事故,工作環境缺少安全感。這種剎車方法對于小型錨機還可以適用,對大型錨機很難做到,巨大的錨和錨鏈所產生沖擊力是錨裝置系統和船體結構無法承受的。
理論上講,為了保證拋錨地點的準確性、提高工作效率,拋錨速度盡可能的大,以便能夠準確及時將錨拋到預定海域。實際上受錨泊設備的技術條件限制,拋錨速度無限制地增大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速度過大時,錨泊設備和船體結構將受到巨大的沖擊,造成錨泊設備和船體結構的損壞。因此,對錨裝置的最大拋錨速度是有限制的,按照我國的船用起錨絞盤的有關標準規定,最大拋錨速度限定在300m/min以內,而且隨著錨鏈直徑和錨重的不斷加大,錨機的慣量和沖擊也不斷加大,對船體結構及設備的損傷和破壞會更大,故應根據錨機規格的大小確定錨機的拋錨速度。同時,應根據拋錨深度和配置錨鏈的總長度,或可以根據拋出錨鏈的長度、拋出錨鏈的允許時間來綜合確定。拋錨速度大范圍可在60m/min~300m/min之間選取,錨機規格越大選擇拋錨速度值越小,反之取大值。大型錨機拋錨速度推薦在60m/min~120m/min之間選取。
4自由拋錨控制分析
傳統的自由拋錨限速制動方式是剎車帶的摩擦限速制動方式,這種限速制動方式雖然結構簡單,容易掌握,但不可靠因素比較多,諸如剎車帶受力不均、易磨損壽命短、產生過熱制動失效、沖擊大損壞船體和設備、飛車危及船員安全等問題。
此制動方式比較適用于停車制動方式,不適用于限速制動;適宜的限速制動方式如動力限速制動、液壓馬達限速制動、液力限速制動等軟特性的制動方式;軟特性的制動方式與停車制動方式相結合所形成的限速和停車的綜合制動方式即為自由拋錨控制技術的研究方向。
5研究方向
主要指帶有軟特性功能的拋錨限速自控系統和剎車裝置的研究,包括配套電控系統和液壓控制系統等技術的研究。
5.1軟特性拋錨限速自控系統
國外已有限速拋錨自動控制系統配液動帶式制動器的限速制動裝置,屬電液控制、機械摩擦限速制動方式,國內正在研制此類限速制動系統,其特點是通過速度信號反饋控制帶式制動器來限制自由拋錨的速度。如采用盤式制動器代替帶式制動器其本質無大的區別,只是盤式制動器比帶式制動器受力均勻,制動特性稍有改善,結構上兼有手動操控功能難度較大。筆者認為:此種限速制動形式比較適合小型錨機,既可以解決人控的難題,又可解決設備的先進性及安全可靠性問題,對要求和成本不高的錨機比較適用。
國內還未發現動力限速制動、液力限速制動、液壓馬達限速制動系統用于錨機自由拋錨狀態的控制,限速制動機構如何設置或選擇由實際情況、結構、工況和環境等要求而定。小型錨機可以開發機械式帶有速度限制功能的自動限速控制裝置,大型錨機可以開發帶有檢測、反饋功能、電液控制、具有軟特性制動功能的自動控制限速裝置。
5.2剎車裝置
現在使用的帶式剎車在自由拋錨限速、停車、支持負荷時均可使用,以結構簡單、能夠完成基本功能而得到推廣使用。一般通過手動與液壓相結合的控制形式,手動和液動可實現功能轉換。自由拋錨時通過電液控制系統自動或人為控制帶式制動器制動力的大小、限速運行在規定的范圍。但存在前述諸多弊端,尤其對大型錨機的適應性較差。
為避免帶式制動器作為限速制動的缺點,可以探討研究其他形式的限速制動裝置來解決限速制動的問題,停車制動、支持負荷制動當然還是采用機械摩擦的制動形式,且具有手動功能。重點研究如液壓馬達限速制動裝置、液力限速制動裝置、動力限速制動裝置,包括配套的電控系統和液壓控制系統的研究,整個剎車裝置要求具有停車制動、支持負荷制動和自由拋錨限速制動的三種功能。
6結語
經過上述對錨及錨鏈(索)狀態、自由拋錨速度及控制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合理可行的自由拋錨限速系統應具有平穩、合理快速、自動可控的軟特性限速制動功能。
上述僅為本人的看法和意見,之所以自由拋錨的狀態與控制受到關注,是因為產生了前述諸多不利因素,這也為今后錨機自由拋錨控制技術的研究提供理論準備。歡迎相關人士共同研討,以求得更加確切的結論。
作者:姚化利 來源: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