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設計、建造、船東、檢驗等方面分析影響船舶建造質量的因素內針對上述因素,探索在制度的建立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船舶建造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船舶建造;質量;途徑
船舶的建造質量直接影響其適航性,進而對人命財產安全、水域環境保護產生重大影響。影響船舶建造質量的因素較多,要從根本上控制船舶建造質量, 需要比較全面地分析影響完成建造一艘船舶質量各個環節的要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影響船舶建造質量要因分析
1.設計部門
按照船舶定做人的實際需求及船舶的預定用途,針對船舶的種類、航區、尺度噸位的大小等,根據現行有效的船舶建造檢驗規程、規范、規則,設計部門 拿出科學的設計方案、圖紙是建造一艘適航船舶的基礎。科學的設計方案、圖紙取決于設計人員的思想水平、技術水平、責任意識、科學意識、創新意識、廉 政意識等諸多因素。
2.建造廠(承攬方)
建造廠的技術人員水平、設備場地條件、建造工藝水準、建造人員的責任意識和管理水平、質量控制體系建立運行等都直接影響船舶的建造質量。船舶建 造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廠方科學安排建造進度,合理分配制造人員、設備、場地,對建造的整個環節不僅要把握宏觀調控,而且要控制好每一個細節,既要 突出重點,又要實施過程控制,按照既定的建造計劃、丁藝要求協調推進工程進度,確保建造質量。
3.船東(定做方)
船東的主客觀條件對船舶建造質量影響重大。主觀方面主要涉及建造船舶的目的是自己運營還是進行買賣投資:如果是自己運營,船東會將船舶建造質量 放在重要位置;如果是進行買賣投資,船東會側重于船舶的建造數量和建造周期進度,可能不會將船舶質量放在首要位置??陀^方面主要涉及船東的經濟實 力,有些船東為了節約資金會降低建造的標準,如降低設計標準、降低船體設備材料標準等。
4.檢驗機構、人員
船舶檢驗機構、人員對船舶的檢驗是對新建造船舶質量的最后把關,擔負著審查判定新建造船舶是否符合船舶檢驗技術規范、規則規定的法定職責。影響 船舶檢驗質量的因素主要有檢驗機構的人員結構(特別是人員不足問題)、技術水平、檢驗設備、管理水平以及檢驗質量管理體系建立運行情況等,其中包括 審閣、開工前檢查、建造期間的檢驗和技術審查、檢測和試驗、下水試航試驗、檢驗報告的編制、證書文書的簽發簽署等環節。
5.其他因素
影響建造船舶質量的其他因素,如檢測(船體測厚、無損探測、測氧測爆等)機構人員的責任心、技術水平以及船用產品生產廠家的產品質量等。
二、提高船舶建造質量途徑探索
分析以上影響船舶建造質量的主要因素,筆者認為,要提升船舶建造質量,需積極進行以下探索:
(1)探索建立船舶設計部門認可制度,加強對船舶設計部門的管理。根據設計部門規模、人員資質、技術設施條件等,對設計部門船舶設計的種類、噸位尺度大小等進行認可,促使其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內部設計質量控制體系,提高設計水平和質量。
(2)探索建立實施船舶建造廠監督管理機制,加強對船舶修造廠的管理。建議船廠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船舶制造企業生產條件、生產資質的管理,積極引導其建立和有效運行質量控制體系,同時加強現場監督管理,從源頭上把關船舶建造質量。
(3)探索建立船舶建造監理機制,緩解驗船人員不足的問題。針對驗船師不足的問題,建議引人船舶檢驗監理制度,從細節上把好船舶建造質量關,同時注意處理好監理和檢驗的關系。日前,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建造船舶引入了建造監理機制,形成了船東、監理檢驗聯合質量控制體系,促進了船舶建造質量的 提高。今后也需積極引導私人船舶建造企業建立和推廣這項制度。
(4)探索建立船舶建造質量等級與船舶保險掛鉤機制,促使船舶建造質量得到提高。在一定區域試行建立船舶質量評審委員會,從設計、建造、檢驗、實船審查等環節評審船舶建造質量等級,并與保險掛鉤,形成低質量船舶難以投保的環境。
(5)海事機構應利用各種手段對低質量船舶進行治理。應加強船舶安全、防污染涉及驗船質量的現場監督檢查,加強水上交通事故涉及驗船質量的調查處理,加速建立網絡監控和宣傳體系,適時開展治理活動。
(6)探索建立船舶建造質量監督管理長效機制。海事主管機關與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應聯合制定有關低質量建造船舶強制處罰措施,提高監督管理水平,確保有效提高建造質量。
(7)加強驗船機構人員的管理,持續開展驗船人員培訓學習,不斷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專業技術水平,增強其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廉政意識。
作者:汪金鋒 來源:世界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