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經濟出現下滑而且勢頭比較快,但從全球看,2009年中國經濟仍然有希望做到相對的高速增長
由中國金融學會和金融時報社聯合舉辦的"2008中國金融論壇",云集了金融界的眾多高層人士及知名經濟學家,共同為危機下的中國經濟"把脈問診"。
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造成影響。但危機中"危"與"機"并存,危機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而且,目前中國經濟整體基本面向好,從全球看,2009年中國經濟仍然有希望做到相對的高速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發表演講時說,對于中國經濟要充滿信心,因為分析中國經濟的四張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基本面是好的,未來的基本面也是向好的。
他分析的第一張資產負債表是中國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中國居民儲蓄存款超過20萬億元,而包括汽車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在內的貸款現在只有3.7萬億元,這說明中國的家庭負債率總體相當低,發展余地非常大。
"第二張資產負債表是中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以人民銀行監測的5000家企業為例,它們的資產負債表最近處于非常健康的運行狀況。"易綱說,這5000家非金融類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是55%,這些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有所降低,財務狀況良好。
第三張表是中國金融業的資產負債表。易綱分析說,和全世界的金融業相比,中國的金融業相當健康。過去幾年,中國幾家大銀行都改革上市了,目前整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在歷史高點,而不良資產率在歷史低點,另外公司治理結構、風險防范能力都比過去有很大改進。
最后一張表則是中國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去年末,中國的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僅為22%,而同期美國的比例是71%,歐元區是67%,日本是163%。我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更低,雖然明年的財政赤字略有提高,但是總體來講跟其他的國家比,我國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相對較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則在演講中指出,現在已不僅僅是擔憂中國經濟下滑的勢頭,而是擔憂其嚴重下滑程度。
他表示,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持有的海外金融資產影響可能有限,但有于美國金融危機已影響到美、歐、日的實體經濟,對美歐的出口又占我國對外出口約40%,現在外需對我們的影響已經很明顯,中國經濟出現下滑而且勢頭比較快。
從經濟先行指標看,已連續5個月下滑。規模以上企業的發電量,8月份增長5.1%,跌了9個百分點。發電增長減少,引起煤炭消耗減少,煤的庫存在增加。港口吞吐量增加16%,降了7個百分點,港口上鐵礦石庫存增加到8000萬噸。出口訂單出現匯改以來最低的9.1%,降下3.7個百分點,是10年以來最大的跌幅。財政收入5月份還是增長42.6%,6月份30.7%,7月份16.5%,8月份10.1%,9月份才增長3%。新開工項目投資同比僅僅增加1.7%。從貨幣角度來說,名義貸款增長率減去PPI后的實際貸款增長,7-9月份平均增長5%,去年同期是14%左右。這些指標表明,現在不是擔憂中國經濟下滑的勢頭,而是事實上已經在嚴重下滑。
雖然如此,夏斌也亮出同易綱相同的觀點,即2009年中國經濟仍然有希望向好的方面發展,在全球,中國可以做到相對的高速增長。其根據包括政府防止經濟下滑的政策已相繼出臺、今年的糧食大豐收、財政整體實力較為雄厚、受外匯管制熱錢外流有限等。
夏斌還指出,在落實央行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要注意可能出現的"惜貸"、"慎貸"的現象。在商業銀行經過改革后,以利潤為目標時,就會跟股民一樣買漲不買跌,經濟往下走時他們也不愿意貸款。目前數據已表現,貨幣供應量M2和M1增長太陽處于下降通道,但其中M1下降更快,M2則是滯后半年到一年左右。出現這種現象,央行應該用政策加強引導,或抓緊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如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債、短期融資等等。
作者:徐思佳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