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宋德星在“應對全球經濟形勢變化和我國集裝箱班輪對策研討會”上透露,交通運輸部已經根據中央領導的要求,會同相關港航企業、科研單位,研究行業應對危機的幾項重要政策和措施。具體對策將上報國務院,有望于近期出臺。
宋德星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各國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拉動經濟復蘇還需要一個過程,集裝箱運輸仍將面臨未來一段時間的嚴峻考驗。而由于運力過剩等因素,航運業的恢復很可能比國際經濟貿易的恢復滯后一到兩年。因此,任何對策都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宋德星表示,越是在世界經濟下滑、行業經歷嚴冬的時候,政府部門越要介入、關心海運業,并通過出臺一些政策措施,穩定行業發展。今明兩年,交通運輸部將優先安排重要港口航道、防波堤、長江黃金水道等重點工程建設,為航運企業積極爭取優惠的稅費政策,積極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加快推進上海、天津、大連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老舊船舶淘汰,優化運力結構。其中部分政策已在推進之中,如內河航道建設,今年一季度,其投資同比增幅為141.1%,內河投資步伐理想。
宋德星同時強調,市場必須通過理性競爭恢復秩序。交通運輸部將積極支持港航企業通過加強服務開拓市場,堅決反對、堅決制止通過惡性競爭吸引貨源。港航企業可加強內貿集裝箱運輸的發展。
對于集裝箱運輸市場和干散貨運輸市場哪個會先復蘇的話題,宋德星預計,散雜貨運輸市場恢復有望先于集裝箱。主要原因是,中國拉動內需、擴大投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都可能使對鐵礦石、能源等大宗貨物的需求增加,進而影響到國際干散貨運輸市場。而集裝箱貨物往往具備高附加值,恢復速度相比之下會有滯后。
來源:中國航務周刊及航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