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相對較好的經濟表現,讓不少中國人開始對“世界經濟新秩序”的提法變得越來越熱切起來。不過在熱衷于 “G2”,“世界經濟復蘇的火車頭”,“全球影響力轉移”這些詞的時候,也許我們需要安靜下來,聽一聽保羅•克魯格曼的聲音。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日前在北京參加活動時表示,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次序帶來很大的震蕩,但是并沒有完全的改變;中國將在世界經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但G2格局還很遙遠。
在11日上午舉行的“保羅•克魯格曼中國周”北京站活動中,當被問及“到底世界新秩序是什么樣的秩序,中國在這個秩序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時,克魯格曼表示,“危機給世界的次序帶來很大的震蕩,但是沒有完全的改變?!?
他指出,如果說金融危機會給世界經濟次序帶來一些變化,主要是在機構方面的變化,例如90年代末亞洲金融(2.1,-0.03,-1.41%)危機之后開始建立亞洲貨幣基金。(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作用得到加強,同時還建立了“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針對全球金融體系進行監管等。)
除此之外就是“誰給誰建議”的變化。10年之前,美國給很多國家充當“老師”,告訴很多國家應當怎樣處理經濟。但是在這次的危機當中,美國以前自夸的透明的會計制度、健全的金融體系相繼出現問題,“美國的榜樣不再那么光鮮了”。美國不再是“老師”了,不再起指導作用了。
但即便有上述的一些變化,對于“金融危機給世界帶來新的秩序”的說法,克魯格曼表示持保守態度。
在前一天晚上參加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錄制時,克魯格曼對媒體熱炒的“G2”格局大潑冷水,他表示,中國經濟規模仍然小于日本,而日本經濟還不到美國的一半,G2模式應該是幾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并且中國還有被印度追上的可能。(詳見本網報道: “克魯格曼:明年經濟將更糟” )
對于克魯格曼的觀點,11日上午作為嘉賓出席“保羅•克魯格曼中國周”活動的龍永圖表示完全同意。這位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表示,這次金融危機只是震動了一下世界經濟的次序,但是并沒有根本改變整個全球經濟的管理次序和經濟發展的格局。所謂的全球經濟重心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經濟國家,只是表面現象,雖然存在這個方向,但目前實際并沒有發生這種變化。
他表示,認為“中國很快不搞勞動力密集型的生產,中國在全球經濟地位會發生重大的變化”,這是一種“幼稚的表現”,是“對中國的經濟和中國的國情沒有基本了解的一種幻覺”。美國為中心的金融體系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發達國家所掌握的大量的技術專利和絕對優勢也不是短期可以改變的。
對于借助金融危機中國就可以成為世界強國的說法,龍永圖說,“有必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必須做好長期努力的準備?!?
作者:賈曉濤 來源:國際財經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