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運圈聚焦
2025年干散貨市場或許難以延續今年的強勢表現。英國咨詢公司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MSI)預計,隨著新船交付量超過貿易量的增量,干散貨船的平均收益將在2025年下降多達19%。
2024年市場的支撐因素在明年恐難再現,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新的“風暴”。MSI干散貨市場研究總監Will Fray指出,2024 年干散貨市場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囤貨活動和貿易模式中斷的共同影響,而這掩蓋了大宗商品消費更廣泛的潛在疲軟。目前,中國煤炭和鐵礦石庫存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且全球基礎消費動力依然疲軟,因此很難看到2025年的貨運量增長出現太大改善。
另一方面,今年的市場表現也受益于“船隊效率低下”現象,例如早些時候巴拿馬運河的關閉以及蘇伊士運河的擁堵,迫使船舶選擇更長的航線,從而拉高了運力需求。
“當前市場難以再出現類似的積極變化,”Will Fray坦言。他解釋稱,MSI通過分析貿易量與運力需求之間的關系,發現2025年將面臨供大于求的局面。
根據MSI的預測,2025年全球船隊將新增3600萬載重噸,而如果2024年的貿易模式不變,則需要2.4億噸的貨物來消化這些新增運力。但實際上,2025年預計僅會有不到1億噸的增量貨物。
相比之下,今年新增運力3300萬載重噸,增量貨物為1.05億噸,船隊效率低下彌補了供需之間的缺口。然而,隨著新增船舶大量交付,2025年這樣的“低效紅利”將不再存在。
盡管MSI預計2025年船舶拆解量將從今年的400萬載重噸翻倍,但對運價的影響有限。Will Fray指出,拆解的速度仍不足以抵消新增運力帶來的沖擊。
收益方面,MSI預測各船型的定期日租金收益將全面下滑。其中,海岬型船一年期日租金預計下降19%,至20,400美元/天;巴拿馬型、超靈便型和靈便型船的日租金則分別降至14,300美元/天、13,600美元/天和11,100美元/天,降幅在15%左右。
即便如此,市場參與者對MSI的預測卻褒貶不一。一些業者認為MSI的看法過于悲觀,但近期衍生品市場的遠期運費曲線已明顯走弱,反映出市場信心不足。“第四季度缺乏復蘇跡象,加之2025年市場流動性不足,令市場情緒受到沖擊。”Will Fray指出。
盡管運價預期疲軟,船舶資產價格卻依然堅挺,部分原因是新造船價格仍處高位。Will Fray表示,在這種背景下,小型航運企業暫緩購船步伐,而大型干散貨公司則趁勢通過整體交易簽下海岬型船訂單,展現出更強的市場適應能力。
Will Fray指出,造船市場依舊活躍,中國的船廠正在重新啟動產能,甚至有新的造船廠正在建設,以滿足市場需求。
2025年干散貨市場還可能面臨來自地緣政治與政策的潛在風險。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可能會帶來貿易摩擦。Will Fray回顧了特朗普首次執政時期的類似案例: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中國減少美國大豆進口,轉而從巴西采購,從而縮短了航線,抑制了運價上漲空間。
目前,Will Fray認為這些政策對散貨市場的直接影響尚不明顯,但不排除短期內會因為關稅言論的影響,市場出現一定的提前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