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市場作為世界貿易的派生市場,隨著世界經濟、政治、環境、突發事件等影響會產生巨大波動。為規避航運風險,海運運費衍生品隨之誕生,它們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在航運企業的經營中產生了巨大的效益。
海運運費衍生品種類介紹 海運運費衍生品常用的有三種,波羅的海運費指數期貨(BIFFEX ) 、遠期運費協議(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FFA ) 和運費期權(Freight Options),這三種衍生品的先后出現給海運運費衍生品市場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F在比較常用的是遠期運費協議( FFA ) 和運費期權((Freight Options) 。 “遠期運費協議FFA最早于1989年出現,由克拉克森船舶經紀旗下的克拉克森證券推向市場。它是指買賣雙方針對將來某一特定時期內具體航線上的具體船型制定的一種遠期運價協議,協議規定了具體的航線、價格、數量、交割時期、交割價格計算方法等,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點,收取或支付依據波羅的海航交所的官方運費指數價格與合同約定價格的運費差額。它創立的目的是讓船東和貨主能夠簽訂遠期航運合同,鎖定航運價格波動的風險。1992年,歐洲兩家著名船東公司Bocimar和Burwain簽訂了第一個干散貨的運費遠期協議。 1、FFA的市場現狀
2008初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但由于航運市場對世界貿易市場波動反應的滯后性,在2008年底FFA市場交易數量才出現大幅度降低。隨著金融危機的漸漸好轉,在2009年底FFA交易量已回升至33.8萬宗,相比同年首季高出16%。2010年5月由倫敦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提出的成立遠期運費協議(FFA)中央電子交易系統計劃,已向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呈交多邊交易系統計劃書并得到批準,預計新系統可占全球30%的FFA交易量。因此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回暖,FFA交易將更加受到關注。
2、FFA在企業中的應用
FFA是紙面上的交易,與現貨市場不同的是它并不涉及實際的貨物運輸。干散貨F F A交易的航線為波羅地海干散貨24條航線,包括10條cape航線(6條程租,4條期租),7條panamax期租航線、5條supramax期租航線及2 條trial組成。
目前FFA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以下四類公司:從事國際大宗散貨運輸的航運企業及運營商,比如挪威的KLAVENESS、丹麥的NORDEN、德國的OLDENDORFF;從事礦石、煤炭、糧食等大宗散貨進出口的貿易企業,如世界糧食農產品行業的四大“天王”,路易達孚、嘉吉、邦基、ADM等;從事礦石冶煉、糧食加工、電力、煉油等大宗原材料消耗的生產企業,如世界礦業巨頭BHPBILLITON和RIOTINTO,歐洲最大能源公司RWE,英國的KOCHCARBON;各種投資銀行、對沖基金、期貨公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法國興業銀行、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美林證券等。從這種情況來看,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從以前只對航運業提供融資服務轉變為涉足期租船及干散貨FFA市場的經營。
FFA作為一種海運運價衍生品主要有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和投資投機三大功能。有相當一部分的市場參與者利用FFA的投機功能買賣FFA獲取利潤,由于這種投機收益大,因此他們愿意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而真正需要利用FFA套期保值的航運企業就可以利用FFA進行對沖,將海運運費的波動風險轉移給那些投機者,從而使自身能規避這種風險。 FFA套期保值功能的實際應用舉例 以巴拿馬型船2A航線(大西洋到遠東航線)為例,假設2003年5月份某一個進口企業以FOB方式簽訂8月份的遠期貿易進口合同,但擔心運費將上漲,此貨主想在當前市場上鎖定利潤,目前市場該條航線8月份日租金為18000美元/天,此貨主買入8月份2A航線合約。合約主要內容如下:買方ABC公司,賣方BCD公司,航線:2A航線,合約月份:8月份,合同天數:90天,合同價:18000美元/天,結算期:合同月份最后7個BPI指數日,合同類型:FFABA,傭金:根據合同約定?,F假定運費在8月份真的大幅上漲,日租金上漲到20000美元/天。該貨主在FFA市場獲取盈利為(20000-18000)*60=120000美元。除支付少量手續費外,該部分收益用于彌補運費價格上漲的虧損,成功鎖定運費。如果該貨主在市場上什么都不操作,那么該貨主將承受120000美元的虧損。 結語 因此可知,FFA對航運企業經營風險的規避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我國大多數企業對FFA交易缺乏了解、經驗及監督引導,往往經營不善。目前中國情況來看已有數十家國內公司開始FFA交易,主要是一些航運商和貿易商。2006年12月,首屆“大中華區FFA研討會”在北京成立了“中國FFA協會”??梢?,我國企業已經在向FFA市場大舉進發,FFA市場中的中國力量將進一步增強。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我國航運企業需要盡快充分了解和掌握FFA 的相關知識,合理運用以確保自身在激烈的競爭中規避風險并創造更大的利潤。
來源:中國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