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MARPOL73/78公約附則IV制定的目的是防止船舶生活污水對海洋環境的污染。該附則也是港口國檢查官對國際航行船舶進行港口國檢查的依據之一。文章首先詳細分析了該附則的要求,對附則內容和檢查要點進行分類和匯總,然后按照港口國監督檢查的一般程序詳細分析了檢查的過程和應該注意的細節,并且針對檢查中容易出現爭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MARPOL 73/78附則IV 港口國檢查 生活污水 排放標準
1序言
我國在2006年11月2日向國際海事組織交存了加人經修正的《經1978年議定書修訂的<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73/78)附則IV的文件(以下簡稱“附則IV”)。根據國際海事組織有關規定,該附則于2007年2月2日正式對我國生效。附則IV主要為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海洋環境而制定。根據港口國監督程序,該附則將成為我國實施港口國監督的依據,自此開始,所有進入我國水域的外國籍船舶將按照該附則的要求接受我國港口國檢查官員的監督。下面從附則IV對于船舶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要求和如何開展港口檢查進行討論。
2附則IV的要求
2.1附則IV的適用范圍
附則IV的適用船舶包括以下條件的國際航行船舶:
(1)400總噸及以上的新船;
(2)小于400總噸但經核定許可載運15人(包括船員和乘客)以上的新船;
(3)2008年9月27日之后,400總噸及以上的現有船舶;
(4)2008年9月27日之后,小于400總噸但經核定許可載運15人以上的現有船舶。
以上條件中提到的“新船”是指2003年9月27日或以后簽訂建造合同的船舶;或無建造合同但在2003年9月27日或以后安放龍骨或處于類似建造階段的船舶;或在2006年9月27日或以后交船的船舶?,F有船舶是指上述新船之外的船舶。
附則IV中所定義的船舶生活污水是指:任何型式的廁所、小便池的排出物和其他廢棄物;醫務室(藥房、病房等)的面盆、洗澡盆和這些處所排水孔韻排出物;裝有活的動物的處所的排出物;或混有上述排出物的其他廢水。
2.2生活污水系統及相關文件.
受附則IV約束的每艘船舶,均應持有《國際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證》(ISPP證書)。船上還應當配備下列生活污水系統之一,且應在《ISPP證書》上標注,如果是按照第一種方式配備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則應當持有按照國際海事組織頒布的標準認可的型式認可證書(Certificate Of Type Test):
(1)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經過主管機關型式認可:
(2)主管機關認可的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統。該系統應有主管機關認為合格的設施,用于當船舶距離最近陸地小于3n miles時臨時儲存生活污水;
(3)主管機關認為容積足夠儲存所有生活污水的集污艙。該集污艙應提供可靠的測量方式,通過視覺方式來觀察艙內污水的量。
2.3標準排放接頭的尺寸
按照附IV的要求,為了使接收設備的管路能與船上的生活污水排放管路相連結,接受管路和排放管路均應裝有符合下表的標準排放接頭:
表1生活污水標準排放接頭的尺寸
項目 |
尺寸 |
外徑 |
210mm |
內徑 |
按照管子的外徑 |
螺栓圈直徑 |
170mm |
法蘭槽口 |
直徑18mm的孔4個等距分布在上述直徑的螺栓圈上,開槽口至法蘭外沿。槽口寬18mm |
法蘭厚度 |
16mm |
螺栓和螺帽:數量,直徑 |
4個,每個直徑16mm,長度適當 |
法蘭應設計為能接受最大內徑有大于l00mm的管子,以鋼或其它同等材料制成,表面平整,連同一個適當的墊圈,應能承受0.6kg/cm2的工作壓力。 |
2.4生活污水的排放標準
生活污水的排放應當嚴格按照附則IV的排放要求執行,除下表所述的排放標準外,禁止將生活污水排放人海。
表2生活污水排放標準
生活污水類別 |
公約條款 |
排放標準 |
經認可的設備粉碎和消毒后的生活污水 |
M73/78 ANNEXIV/R11.1.1 |
距離最近陸地3n miles以外 |
未處理的生活污水 |
M73/78ANNEXlV/R11.1.1 |
距離最近陸地12n miles以外 |
集污艙內儲存的未處理的生活污水 |
M73/78ANNEXIV/R11.1.1 |
·船舶航速不得低于4kn ·距離最近陸地12nmi1es以外 ·適當的排放速率 |
IMO組織認可的處理系統處理過的生活污水 |
M73/78ANNEXIV/R11.1.2 |
·排出物在其周圍的水一中不產生可見的飄浮固體 ·不使周圍的水變色 |
3附則IV的港口國監督檢查
3.1檢查依據
港口國監督檢查官在對國際航行船舶實施有關附則IV項目的港口國檢查時主要依據以下文件:1983年10月2日生效的MARPOL73/78公約;國際海事組織于2004年4月1日通過的MARPOL 73/78防污公約附則IV;經A.882(21)決議修正的A.787(19)決議等。同時可以參考下面的文件:原MARPOL 73/78公約附則IV,MSC/CIRC.648船用?;钗鬯到y的操作、檢查與維護指南,MEPC/CIRC.408,MEPC.2(VI)決議通過的《關于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國際排放標準、建造和試驗的技術條件》等。
3.2初始檢查
初始檢查通常是從檢查證書開始,所有新船都應當持有有效的ISSP證書,現有船在2008年9月27日之后也應當持有有效的ISSP證書。在檢查證書的時候應當注意:證書是否在有效期內,是否按照附則IV的要求做定期檢驗,是否正確標注了船舶使用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與實際是否相符合,其處理能力能否滿足船舶實際配員要求。如果船舶使用的是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則還應該持有處理裝置的型式認可證書并注意證書上的設備信息是否和船舶實際的設備相符,證書是否是按照MEPC.2(VI)決議進行試驗、發證等。
檢查完相關的證書和文書后,可以在負責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維護保養的輪機員陪同下到現場進行外觀檢查。通過檢查可以判斷設備的保養情況和設備負責人員的管理水平。在現場檢查中可以觀察以下細節:相關管系是否銹蝕或泄漏,通風系統能否正常工作,通風導管有無泄漏,尤其是穿過生活區的導管。如果船舶配備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則檢查該裝置上各顯示儀表能否正常顯示,消毒約片是否備齊;如果船舶配備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統則著重檢查在港內是否關閉舷外排放閥門,并張貼警告牌,消毒藥劑的量是否滿足下個航次的需要,詢問負責船員是否了解生活污水排放標準等;如果船舶配備集污艙則應該檢查該艙的剩余容量能否滿足下個航次的需要,能否通過視覺方式來觀察集污艙內污水的量等。還應檢查船舶是否配置了標準排放接頭,其尺寸是否滿足要求,是否備足螺栓和墊片。
3.3操作性檢查
在證書、文書的檢查以及現場檢查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以及向輪機員詢問來了解設備的情況,如果對設備的保養狀況和負責人的操作能力有質疑,可以開展操作性檢查。操作性檢查主要通過輪機員演示設備的運行來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態和負責人對相關設備操作的熟練程度。在檢查前應該向輪機員說明檢查意圖,告知檢查的方法和希望達到的結果,做到良好的溝通。檢查中應當注意以下細節:負責輪機員是否熟悉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的管系和流向,能否順利操作設備,是否了解生活污水的排放標準。還應特別注意船舶是否有旁通管系繞過處理系統,在港內有沒有違法排放等。當發現輪機員不熟悉設備操作,或是發現輪機員的操作可能導致人員安全或其他事故發生的時候應當立即制止。在檢查完畢后,向主管輪機員示意恢復原狀,向其說明操作的情況和注意事項,給出口頭檢查結淪。
4其他相關問題
在執行港口國監督檢查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爭議性問題。考慮到不同船旗國和船級社可能會、對附則IV要求作出不同的解釋,因而在實施檢查的同時還應當注意追蹤各個船旗國和船級社的信息通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船期延誤。下面是常見的一些爭議性問題:
4.l國際海事組織沒有明確規定船舶應當制定生活污水處理計劃和記錄生活污水排放操作,因而在實施港口國監督的時候,這些不能作為報告缺陷,除非其SMS文件內明確要求應當備有這些文件時,才可向船方作為缺陷提出。
4.2MEPC.143(54)對該附則進行修正新增加了第13條港口國監督中的操作性要求,賦予港口國對船員不熟悉防止本船生活污水污染主要程序的船舶實施滯留的權力,該條款在2007年8月1日生效。對于沒有接受該附則的船旗國船舶來說,按照港口國監督的“不予優惠條款”,它們航行于中國水域時,也應當接受中國港口國監督檢查官的監督。
4.3對于“現有船舶”中在1983年10月2日之前安放龍骨或處于相應建造階段的船舶,本附則IV在文字上沒有描述為強制性要求,僅要求其盡可能按本附則第11條的要求進行裝備。主管機關應確保船舶盡可能地裝設相應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并按本附則生活污水排放標準的要求排放。
4.4標準排放接頭。在檢查標準排放接頭時,應當注意公約對于從事類如客渡船等固定航線航行的船舶上也可以安裝一種其他形式的排放接頭,經主管機關認可并接受,如快速對接套頭等。
4.5附加檢驗。當船舶發生事故或發現重大缺陷,對該船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完整性或對本附則所涉及的設備的有效性或完整性產生重大影響時,該船的船長或船東應盡早向負責簽發有關證書的主管機關、認可的組織或指定的驗船師報告。指定的驗船師收到報告后應該開始調查工作,必要時要作附加檢驗。港口國監督檢查官在檢查時應當注意設備的情況,必要時,要求相關人員到現場并進行附加檢驗。
5結束語
現有船舶的5年寬限期劍2008年9月27日就到期了,屆時所有進入中國水域的適用本附則要求的國際航行船舶都將接受嚴格的港口國監督檢查。為此,希望廣大船東和管理公司對此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申請檢驗,以證實船舶符合MARPOL附則IV的要求,避免港口國檢查時被滯留,或因這方面的缺陷延誤船期。另一方面,廣大的港口國檢查官也應該好好掌握附則IV的要求,積累檢查經驗,切實擔負起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使命。
作者:趙海軍 來源:天津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