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陸航會)理事長胡漢湘將在12月2日赴臺,與臺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臺航會),以“對等”原則,采噸位為基礎,展開運力協商。島內同行可能提出的運力需求約1.76萬TEU(20柜),未來兩岸海運直航,船舶批文等證照效期則將訂為一年制。
臺航會董事長王龍雄27日表示,兩岸運力協商將以雙方對等為原則,以噸位為基礎。當前兩岸三地航線,大陸與臺灣加總,一年貨量為130萬TEU,因此業者當前提出的運量,大致貼近市場。
兩岸海運協議最慢在12月12日生效,長榮、陽明及萬海原本預計12月15日首航,但27日傳出,有業者擬在生效后隔日13 日首航,陽明、萬海開航日還未最后敲定。不過,陽明想爭取搶得頭香,長榮則是照原計劃,將12月15日啟航。
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本月初簽署兩岸海運協議后,臺航會與海航會緊接將在下周二展開細節協商,陸航會將由理事長胡漢湘領軍,來臺八天,第一天先抵達高雄,兩岸航商巨頭訂12月5日會面。
據了解,八天行程中,小兩會將就運力平衡、市場運價等議題,進行協商外。
開航在即,長榮、陽明、萬海、臺航及正利等,已規劃好航線、船噸,總計島內運力噸位約1萬7,620個TEU,將作為臺航會與陸航會運力協商時參考。
島內交通部門游芳來27日下午也與六家航商開會,航商透露,運力協商方面,島內交通部門為許可制,不對市場避制,大陸則為審批制,較為嚴格。
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