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業的頹靡,正給中日韓三國的船舶制造企業帶來巨大沖擊。
前11個月,全球造船新訂單減少37%,其中中國的新訂單減少了44%。專家認為,明年和后年的全球新船訂單可能繼續下滑,且撤單風險加劇。
按中國和權威船舶調研機構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Clarkson Research Studies)對世界造船總量的統計數據,2007年中國造船完工量(1893萬載重噸)占全球的23%,排名第三。韓國占33%,為世界第一;日本約占28%,排名第二。
新訂單全線下滑
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最新統計顯示,1~11月,韓、中、日新接船舶訂單各為6597萬載重噸、5426萬載重噸和1792萬載重噸,同比分別下降29%、44%和18%。
全球11月新接訂單頹勢也相當明顯,總計80萬載重噸的數字同比去年劇挫96%,環比下降79%;1~11月全球新接訂單14640萬載重噸(4094萬修正噸),同比減少37%。
國內知名造船企業江蘇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文軍坦承,現在基本上已經很少有人詢價,市場確實很冷清。
平安證券研究員葉國際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新接訂單銳減體現了國際船舶制造業的不景氣加劇。他說,中國市場有這么大的滑坡,原因是中國企業大量制造散貨船,而散貨船在今年的整體接單情況很差。
從申銀萬國研究所在12月15日寫給投資者的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不是唯一一個新船訂單量不佳的國家,這股寒風還席卷了日本,該國11月的新接訂單為零。
略可讓人欣慰的是,11月底,韓、中、日三國手持訂單分別為2.18億、2.14億和1.12億載重噸,同比分別上升23%、27%和0.6%,但環比回落了0.4%。
從主流的三大船型來看,1~11月集裝箱船累計新接訂單100萬標箱,同比回落67.4%。在前一個月,集裝箱船為零成交。散貨船前11月累計新接訂單同比回落42.5%。油輪相比之下勉強度日,前11個月累計新接訂單48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6%,但11月同比回落91.6%。
世界航運業已經陷入了危機。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從今年5月20日最高的11793點,跌落到9月的3200點附近;在12月16日,又滑落至804點。
葉國際表示,造船過剩局面還沒有完全顯露,因為船舶企業今年到2011年仍然有船造。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包張靜對本報記者表示,造船行業與航運業不一樣,由于交貨時間較晚,因此前者下滑會有一個時間差,“現在而言,造船業危機還未完全釋放?!?
明后年形勢嚴峻
包張靜預測,2009年和2010年船舶行業將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原因是,未來無論是撤單還是船價下跌,都會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強大阻力。
“可以說,明年形勢會很嚴峻,現在新接訂單很少,是因為買賣雙方在對峙,一旦對峙局面打破,行業的下滑速度會更快?!彼硎?未來可能出現的情形是,船價很快下降,下降之后一些船東就有可能撤銷訂單。
他解釋,撤單和價格下降的內在聯系是:如果一艘新船的市場價已低于此前船東訂購其他船只的首付款,船東便可能先撤單,再購買合適的新船只,這對于船舶制造商來說是雙重打擊。
陳文軍說,大家擔憂的就是看不清船價和不知該如何接單,“而且,也有船東提出來要修改訂單?!彼f,如果未來出現撤單,公司肯定會想辦法挽留。有業內人士認為,造船企業可能會選擇降低首付款。
媒體引述一份數據稱,新加坡太平洋航運(Pacific Carriers)經過市場調查稱,截至目前全球被取消約382艘新船,其中241艘是干散貨船,中國船廠所取消的訂單約占總量的一半以上,初步估算近2000萬載重噸。包張靜不確定該統計的可信性,但相信“撤單現象會在2009年加劇”。
11月初,紐約上市的Genco航運公司曾宣布放棄5300萬美元的押金,以支付解除訂購6艘新貨輪合同的罰金。在倫敦創業板市場上市的Hellenic Carriers航運公司也解除了一單7月簽訂、價值6970萬美元的散貨船合同。包張靜說,很多船東現在是在賠本做買賣。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江東船廠經營部處長陳建曾告訴本報,公司有一定的訂單積累,現在尚未發生取消訂單事件,但2011年、2012年之后的后續訂單落實較少,即使有價格也被船東壓低很多。
截至11月份,各大主力船型的價格繼續回落?!耙恍┐爸圃焐滩辉敢庀抡{價格,而船東的購買興趣也不高,這就造成新接單的零成交現象?!卑鼜堨o說。
葉國際的觀點是,船東不會撤銷2009年的交貨單,“這些船已經在建了,撤單的風險太大?!彼J為,船東會考慮撤掉在2007年以后簽訂的新訂單。
包張靜提醒:“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積極調整訂單合同,企業一方面要做好撤單預案,同時也要注意合同的首付款、條約的合理性。”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