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眼前出現的問題時,卻又給未來制造更大的麻煩?!碑斎藗冇懻撨@輪全球金融危機是否見底時,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提出,下一輪的金融危機已經在醞釀中。
支撐這一論斷的,正是各國政府為應對危機拋出的所謂“救市”方案。張維迎認為,目前全球為應對這輪金融危機,信貸和投資出現過度擴張。政府“下藥”很重,但投資時并沒有過多地考慮效益,這將造成銀行不良貸款率在幾年中明顯增加。
政策失誤致危機
近段時間,對于全球金融危機的討論有很多,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沒被認真思考過,就是這次危機在根本上是政治失誤所致,而不是市場的失靈。
在張維迎看來,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和信貸擴張是這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11”事件后,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就采取寬松貨幣政策。
目前,各國政府制訂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是錯誤的,是建立在凱恩斯三駕馬車理論基礎上的,而這個理論在根本上顛倒了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將帶來更長期的經濟結構失衡。
張維迎對眼下各國政府采取的大規模信貸貨幣擴張以及低效率的投資做法深表憂慮:“我們有理由擔心下一步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一旦通脹出現后就會有下一次的經濟困難?!?
張維迎進一步指出,一味地投資和盲目的信貸是為了解決短期的問題,但可能帶來更嚴重的長期經濟結構問題。上半年新增信貸超過歷史上任何1年的投放總量,高達7.37萬億元。他坦言,“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沒有解決,注入更多貨幣,只會使這個問題尤為嚴重”。
30年后趕超美國
“危機是一種機遇,利用好了,不犯系統性錯誤,中國經濟在未來30年將趕超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盡管張維迎對中國經濟短期面臨的困難表示擔憂,但是,對未來的中國發展之路仍非常樂觀。
他說:“今年的中國與100年前的美國十分相似。從世界角度看,2000年前,印度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200年前,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50年前,美國經濟占到世界經濟的1/3左右。2040年,中國經濟將有希望占到世界經濟的25%?!?
當然,一個國家如果不采取市場化的改革措施,是不可能成為世界最強的經濟體,這也是改革開放30年最重要的經驗成果。張維迎認為,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場化。
“在過去30年,我們主要靠廉價成本、廉價資源支撐著資產的擴張,但是經過這次危機,我們也看到這種模式不可能再一直進行下去。”張維迎提出,中國經濟要提高創造附加值的能力。
提高附加值要依賴技術進步,特別是研發能力。張維迎分析,創造力、新產業、新技術一般都是由企業家摸索出來的,有人失敗,有人成功,成功了就引領世界。因此,國家的資源配置應該更傾向民營企業。
來源:新華網